王廙與王導(dǎo)、王曠王廙出身魏晉名門瑯玡王氏,是王導(dǎo)、王敦的從弟、晉元帝司馬睿的姨弟。其父王正,官至尚書郎。王廙最初被太傅司馬越辟為太傅掾?qū)?,轉(zhuǎn)任參軍。因參與奉迎晉懷帝司馬鄴,被封為武陵縣侯,拜尚書郎,出任濮陽太守。
永嘉元年(307年),瑯玡王司馬睿(即晉元帝)聽從王導(dǎo)的建議,渡江鎮(zhèn)守建鄴(后改建康)。王廙丟下濮陽太守之職而南渡,司馬睿見到他后非常高興,任命他為自己的司馬。連續(xù)擔(dān)任廬江、鄱陽二郡太守,因參與討伐周馥以及杜弢的功勞,屢次增加封邑,除任冠軍將軍,鎮(zhèn)守石頭城,又兼領(lǐng)丞相軍諮祭酒。
建興三年(315年),王敦寵信的吳興人錢鳳,嫉妒荊州刺史陶侃平定叛亂的功勞,便在王敦面前多次詆毀陶侃,致使王敦扣押陶侃,將其降為廣州刺史,而任命王廙為寧遠(yuǎn)將軍、荊州刺史。荊州文武將吏鄭攀、馬雋等拜訪王敦,向王敦上書,請求挽留陶侃,王敦發(fā)怒而不同意。眾人此時為陶侃鳴不平、群情激憤,又因為王廙猜忌暴戾難以共事,鄭攀于是率部眾三千人到?jīng)榭隈v扎,向西迎接反叛的杜曾。王廙遭到鄭攀等人的襲擊,投奔江安縣。杜曾與鄭攀等又向北迎接晉愍帝任命的荊州刺史第五猗來抵御王廙,王廙督率各支軍隊討伐杜曾,又被杜曾擊敗。
建武元年(317年),鄭攀等人因眾心不齊,退散至橫桑,打算投靠杜曾。王敦派武昌太守趙誘、襄陽太守朱軌率軍攻擊,鄭攀等人畏懼請降,杜曾也自請襲擊第五猗來贖罪。王廙準(zhǔn)備前往荊州,留長史劉浚鎮(zhèn)守?fù)P口壁壘。竟陵內(nèi)史朱伺認(rèn)為杜曾是詐降,勸王廙不要西行,王廙不聽,于是率軍西進(jìn)。杜曾等果然回軍直奔揚(yáng)口,王廙這才派遣朱伺回軍至壁壘,很快被杜曾包圍。劉浚守北門,讓朱伺守南門。不久,杜曾攻陷北門,朱伺受傷退走,在前往甑山投奔王廙,因傷重而死。趙誘等人也被杜曾擊敗,兵敗戰(zhàn)死。杜曾乘勝直抵沔口,威震長江、沔水一帶。王敦命湘州刺史甘卓、豫章太守周訪等助王廙進(jìn)攻杜曾,周訪用計大破杜曾的軍隊,王廙才得以至荊州任職。
太興元年(319年),司馬睿稱帝即位后,當(dāng)時還任荊州刺史的王廙獻(xiàn)上《中興賦》。
王廙在荊州大肆誅殺陶侃在任時的將佐,又殺害征士皇甫方回,于是在荊州官員百姓中聲望大為降低,人心乖違。司馬睿才征召王廙為輔國將軍,加職散騎常侍。后來因母親去世而離職,服喪完畢后,被拜為征虜將軍,又升任左衛(wèi)將軍。
永昌元年(322年),王敦以討劉隗等人為名,在武昌舉兵,司馬睿派王廙曉諭王敦,而王廙既不能諫止王敦,又被王敦扣留任用,協(xié)助他反叛。不久,王敦攻入建鄴,把持朝政,任命王廙為平南將軍,兼領(lǐng)護(hù)南蠻校尉、荊州刺史。當(dāng)時,湘州刺史、譙王司馬承抵抗王敦兵敗,為王敦黨羽魏乂押送至到荊州,而王敦則派王廙在道上殺害司馬承。后來,司馬承之子司馬無忌為報王廙殺父之仇,而想要手刃王廙之子王耆之。同年十月初九(11月4日),王廙病逝,享年四十七歲。司馬睿仍然因為他是自己的親屬,非常悲痛憐憫。王廙的棺槨運(yùn)還建鄴時,皇太子司馬紹親臨拜棺,像對待家人的禮儀一樣。追贈王廙侍中、驃騎將軍,謚號康。后來,司馬紹在給溫嶠的信中深深哀悼謝鯤與王廙,稱二人“并盛年雋才,不遂其志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