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講書法培訓,那肯定離不開書法臨摹。臨摹不僅可以加深書寫的技巧,同時還能學習古人的書法技術手段。今天我們選了10個最常用的臨帖,分享一些臨摹的小技巧。
1、臨《禮器碑》
戰(zhàn)國和秦漢時代,人們在粗細均勻的線條上添加各種龍鳳蟲魚的裝飾性圖案,產生一種叫“鳥蟲書”的美術字。到東漢,人們將這種圖案融化到筆畫中去,一筆寫就,變成了橫畫的蠶頭雁尾和撇捺的波磔挑法,于是出現(xiàn)了分書,分書是裝飾性很強的字體。
分書的主要特征是取橫勢,表現(xiàn)橫勢的方法有三:一是橫畫寫得舒展、跌宕、有波磔;二是結體略帶扁形;三是章法上縮小行距,讓左右字靠得緊些,感覺上連成一氣。分書是沒有轉折之筆,運筆要筆筆斷,斷而后起,否則,一連寫就有楷書的意味了。
《禮器碑》的筆畫清朗遒勁,波磔處重按快挑,蠶頭雁尾比較夸張,粗細變化比較明顯,運筆節(jié)奏非常強烈,風格與唐代褚遂良楷書《雁塔圣教序》相近,可以參照著臨摹學習。
2、臨《西狹頌》
《西狹頌》的線條厚重,臨摹時要注意兩點:一是圓,筆鋒不要偏側,盡量走在筆畫的中間;二是毛,筆鋒頂著紙面逆行,輔毫逸出,線條就會毛糙。厚重的線條容易呆板和膩滯,要避免這種毛病,起筆和收筆有時要露些鋒芒。
適當?shù)穆朵h,在點畫形式上能表現(xiàn)靈巧姿媚,在結體章法上能表現(xiàn)運動的氣勢,在創(chuàng)作心態(tài)上能表現(xiàn)隨意而不拘謹。西狹頌》的結體寬博,臨摹時應盡量將點畫撐在字形的四周,讓中間留出空白。
寬博方整的字形相互之間缺少陰陽向背、穿插避就的關系,呼應聯(lián)系不夠,因此章法上字距行距必須小些,靠得緊些,否則容易散漫?!段鳘M頌》的風格與唐代顏真卿楷書《李玄靖碑》相近,可以參照著臨摹學習。
3、臨《石門銘》
傳統(tǒng)書法分帖學和碑學兩大類型,他們的運筆方法和點畫形式有很大區(qū)別。在運筆方法上,帖學偏重于提,碑學偏重于按;帖學強調順暢,碑學強調逆澀。在點畫形式上,帖學偏重于線條的兩端,提按頓挫,回環(huán)往復,中段則很快地一掠而過,因而顯得輕靈勁挺;碑學偏重于線條的中段,抑揚起伏,跌宕舒展,兩端則不作過分的修飾,因此顯得渾厚大氣。
《石門銘》的點畫圓渾蒼茫,臨摹時運筆要注意兩點,一是將筆桿朝筆畫運動的相反方向傾斜,讓筆鋒頂著紙面逆行,使輔毫散開,造成線條兩邊的毛糙感。二是加強運筆時的阻拒力量,好像有東西擋著不讓前行,竭力與爭,手不期顫而顫,造成線條的曲折起伏。《石門銘》的結體“飛逸奇渾”,臨摹時也要注意兩點,一是強調橫勢,筆畫盡量往橫里舒展;二是左低右高,形成一種奇險的造型特征。
4、臨《開通褒斜道刻石》
《開通褒斜道刻石》的點畫沒有粗細區(qū)別,基本上是一根等粗的線條,因為刻在高低不平的山崖石壁上,所以線條比較毛糙而且有起伏。作者在書刻這件作品時,可能受山川景色的感動,心胸豁暢,不僅點畫極力舒展,而且結體也極力開拓,顯得非常大氣。字形內的布白非常疏朗,有許多甚至大于字距行距,因此造成上下左右字的親密無間,渾然一體。
《開通褒斜道刻石》的書法特征是:點畫單純,結體開闊,章法茂密。我臨寫時,常常用一根等粗的線條,在字形不散的前提下,盡量蕩逸開去,走到哪里是哪里,用蘇東坡的話來說,行于所當行,止于不得不止,將結體擴張到極限。同時,用一根等粗的線條去切割空間,注意所切出的空間相互之間的大小疏密、橫豎斜正的對比與諧調。我覺得這是一種練習膽量氣魄與筆勢造形的非常有效的方法,我近幾年的創(chuàng)作,在字體變形中敢于不受束縛地極度開張,當歸功于這種臨摹。
5、臨褚遂良《雁塔圣教序》
《雁塔圣教序》的點畫特征是“婉媚遒勁”。具體來說,它的線條非常勁挺,粗細變化很大,有一種裝飾性,顯得非常華麗?!堆闼ソ绦颉返慕Y體特征是內斂,字形外輪廓線都是朝字心內彎曲的。瘦勁的點畫線條在造型時,如果不采用內斂法來壓縮中宮,結體就會因字心余白太多而顯得疏松散漫。瘦勁的點畫必然為內斂的結體,這是一般規(guī)律。
臨摹《雁塔圣教序》的點畫,第一要細挺遒勁,運筆必須有一定速度,干脆利索,起筆和收筆不能拖泥帶水,中段行筆不能太慢,否則就出不了精神。第二要有粗細變化,運筆必須強調提按,起筆、收筆和轉折處都要重按,行筆要輕提??瑫墓P畫不連貫,但運筆不能斷,從紙上的筆畫到空中的筆勢,再從空中的筆勢到紙上的筆畫,書寫是一個連續(xù)運動的過程??罩械墓P勢是紙面上兩筆畫之間的過渡,作品中點畫的呼應連貫、造型的生動活潑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它。